脱亚:免除传统文化的毒素

日本是第一个觉醒的亚洲国度,150年前就明确提出“脱亚入欧”论。很多人说日本没有反传统文化,他连亚洲都反了,怎么会不反传统文化?正是因为脱亚入欧的观念,日本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因为一帮保守派倡导日本国学,所以日本反传统文化并不彻底,仅仅学到了西方文化的方法论,也就是科技,没有学到人家的世界观、宗教信仰和求真意识。所以,日本最终没有完全依靠自身完成其民主进程。日本的民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美国的督促下才得以成熟完善的。今天,日本把“脱亚入欧”的思想家福泽谕吉印在纸币上以及日本人不断地获得诺贝尔奖,表明了日本要引领人类走向未来。

1.中国人被中国文化所奴役

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过一批汉简,内容大多是法律文书,其中有一篇《奏谳书》,记载的是当时的疑难案件。在那时,凡是地方官吏拿不准的案件,就要上奏长安,由廷尉府(最高法院)裁决。《奏谳书》就是地方官府和廷尉府之间,就疑难案件来往讨论的记录。有一个案例我初次看就很震惊,说是汉王朝刚建立的时期,有一个蛮夷(少数民族)的男子名字叫毋忧的,被捉住了。原来他在服兵役途中逃跑,算是逃兵,按照当时法律,要判腰斩。毋忧不服,说:“俺是少数民族,按照国家优待少民的政策,有权利不服徭役兵役,只是每年要缴纳五十六块钱。那钱我已经缴纳了,圆满履行了国民义务,凭啥再要我服兵役?我不服,你们抓我,是违反国家法律。”

官吏一听,事情很大,拿不准,就把这事上报长安:“禀告领导:按照国家义务兵役法,该犯确实要判腰斩;但该犯确实又是少数民族,府中官吏经过讨论,有两种意见:1、该人无罪释放。2、判处该犯腰斩。请领导定夺。”

可能处在非常时期,国家确实太缺乏炮灰,廷尉府的批复竟然是:“什么少民多民的,抓他完全合法。对,法律确实有规定,少民可以不服兵役。但是,既然征兵通知已经发到了他手上,他就必须服从(国家是不会错的)。所以,该犯必须判腰斩。另外,这种简单案件,还上什么奏?你们不会想吗?”地方官接到这份批复,吓得满头大汗,当即将毋忧拖到市上,拦腰砍成了两截。

当然,这是极端情况。若处在和平年月,政府还是多少讲点信用的。那样的话,毋忧的命运应该会不一样。因为优待少数民族,是一直以来的基本国策。那么残暴的秦朝,对少数民族也很优容,据《后汉书》记载,秦惠王吞并巴中,当地的成年男子,都可以获得不更的爵位。又据岳麓秦简,秦国刚吞并楚国的时候,为了怀柔,也为了维稳,大规模给楚国平民赐爵。普通的秦国老百姓很嫉妒:“老子在前方卖命,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好不容易挣来一个爵位,凭啥他们得来那么轻松?”但你也没办法,你打得过政府?哦,不对,政府只是个工具,工具本身不会打人,但掌握这个工具的人会啊,他们运用政府这个工具,专治各种不服。当然,如果你能拉起一帮人,也建立一个类似的工具,就可以和他们对磕了。项羽刘邦就是靠楚国这个工具,把秦国揍了个稀巴烂的。

总之,汉承秦制,优待少民的政策,也一并继承了。只是这种优待不是无限期的,等被征服地区对新的统治习以为常,优待就收回了。五十年不变?想得美,楚国和秦国,都用汉字,文化差别不大,过个十年八年,优惠也就取消,该收赋税就收赋税,该服徭役兵役,全部跟着内地来,一点也不客气。但对付那些没有文字,语言都不一样的少数民族,就不能心急,急则出乱子。

东汉时发生的一件事,可以说明这一点。当时湖南一带有个少数民族,叫武陵蛮。按照少民优惠政策,从汉高祖开始,这个民族的人每年贡献点自制的土布,就算完成了对帝国的义务。但在顺帝永和元年,武陵太守突然上书,说大汉征服武陵蛮已经几百年,感觉同化得差不多了,也该把他们和汉人一视同仁了,奏疏上说“可比汉人,增其租赋”。廷议中,朝臣们基本赞同,只有尚书虞诩摇头说:“自古圣王,不臣异俗……先帝旧典,贡税多少,所由来久矣。今猥增之,必有怨叛。计其所得,不偿所费,必有后悔。”意思是:人家跟咱们风俗习惯不一样,也不识汉字,课堂上也不教中国史,还没有民族认同;名义上臣服咱们就行了,咱们也别得寸进尺,逼人家狗急跳墙。

但是皇帝没有听他的。这年冬天,武陵蛮们果然因此举兵造反。

大家想想,如果这些蛮夷都学会了说汉话,写汉字,还会反吗?肯定不会。他们一定认为:给朝廷缴税,服徭役兵役,是臣民天经地义的职责,不该唧唧歪歪。如果有人叽叽歪歪,他们还会集体呵斥:“对祖国不满,还不滚出祖国?太平洋又没加盖,可以游到爪哇去跟猴子作伴啊。”

因此,人归根结底,还是被文化奴役的啊。所以,鲁迅先生将整部中国历史简化为仁义道德背后的“吃人”二字,把中国特色的一治一乱归纳为“暂时做稳了奴隶”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朝代循环。可悲的是,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方面变化巨大,但精神领域的罗网和大墙仍在,以“中国文化”之名扼杀个人权利、对抗“德先生”与“赛先生”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2.中国文化是蒙昧的巫文化

中国文化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这问题争论很大。我们从小被教育是一种“博大精深”,但在西方文化的视野里,中国文化属于原始的蒙昧文化。在国外的博物馆里,中国的“文物”基本上是被放置在原始文化和巫术文化区域!当我在原始文化区域看到中国文明和其它各种蒙昧文明的文物放置在一起的时候,确实感到比较相似!和西方理性文明相比,我们和大多数的蒙昧文明看起来要相像多了!比如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医”、“农具”、“饕餮纹”、“恐怖的面具图案”等等,几乎所有的蒙昧文化都有相似的东西。特别是在自诩“博大精深”方面更为相似,几乎所有的蒙昧的文化都认为自己是“宇宙第一”!在蒙昧文明的世界中,我们并不孤独,也并不特殊!

如果不紧盯这人类文明的异类——西方文明,而是盯着绝大部分普通的人类文明,汉语文明早就是“国际社会”的优秀一员了。若要提出“中西方文化对比”这个概念,我们就必须先有直面自己野蛮的勇气!就是因为缺乏这样的勇气,所以在“睁眼看世界”近两百年后,汉人看到的还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今,连东南亚的荒蛮之地都已经几乎普及了理性文明,而国人依然自我迷醉,这实在是令人遗憾!对西方文明的误解是汉人走向普世文明进程的极大阻碍!这阻碍就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蒙昧文化中的佼佼者,所以,它具有了强大的蛊惑力和骄狂心,这就是中国人在理性的道路上寸步难行的原因!

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明的对比中全面落败,并且是惨败!开始的时候,中国文化将西方文明定义为“奇技淫巧”、“坚船利炮”。后来,发现西方的物质技术仅仅是冰山的一角,在坚船利炮的背后还有复杂的科学体系,再后来,发现人家政治制度更加文明,再发现人家的医学、心理学非常高深。“博大精深”的脸皮再厚也兜不住了,于是转向一些“非物质文化”领域继续意淫,说“我们的艺术诗歌发达,我们的周易是超级智慧”,利用这些领域的巫术特征开辟一块最后的根据地,但幸运的是,这个最后的根据地也破产了!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传播,我们发现西方文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辉煌!到卢浮宫现场观看艺术品的中国人越来越多,那种直接的震撼迅速的捣毁了博大精深的谎言。西方文明在雕塑、绘画、建筑、工业设计、家具设计、音乐、电影、文学、动画片、童话等等的一切方面都有着极其优秀的作品!“博大精深”绝不仅仅是在“坚船利炮”方面远逊于西方文明,就是在艺术和审美方面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西方文明是一个全面的整体的强悍文明!

看看邻国韩国,仅仅10万平方公里的半岛、5千万人口,在接受了西方文明之后短短几十年就可以全面抗衡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现在的韩国可以在足球、篮球、围棋、体操、计算机、智能手机、汽车、家用电器、音乐、舞蹈、电影、建筑、艺术设计等几乎所有的方面,全面的抗衡中国,甚至是远远超越!这难道还无法使我们惊醒吗?要知道,这不是人种的差异也不是勤奋程度的差异,这就是文明之间的差异!

西方文明发源于地中海,以古希腊为中心,古希腊的文明源头可以追溯到1万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所以说西方文明是人类智慧的集大成者,并不是谁的专利!现在绝大部分的“西方人”都是西方文明的学习者而不是创造者,中国人就更应学习西方文明!人类产生了伟大的西方文明,这不是中国人的灾难而是中国人的福音,中国人有权享受这一文明,而享受的前提是学习和掌握西方文明。中国应该庆幸西方文明能够帮助我们创建和谐社会和幸福人生,汉人为什么要对此耿耿于怀呢?人类具有几十万年的历史,中国文化不过区区几千年,汉人何必拘泥于这几千年的历史而忘记了人类共同体的历史呢?

我们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其它的身份。我们生下来,头上并没有印着“中国文化传人”的印签,也没有“不得学习西方文明”的基因密码,我们为什么就必须死守这蒙昧文化呢?要知道,是人创造了文化,而不是文化创造了人!老子、孔子有自由思考的权利,同样,今天汉人也一样具有思考的权利;我们不需要任何人匍匐于我们的脚下,同样,我们也不需匍匐在任何人的脚下!

在科学、技术、艺术、政治文明的对比中全面落败之后,中国文化退到了哲学和思想这个普通人陌生的领域,做最后的忽悠。但这些蒙昧文化的守望者所不知道的是,哲学和独立思考恰恰是西方文明最核心、最强大的所在!这样的对决,将是更为难看的一场全面崩溃。在西方文明的严密而尊重人性的哲学体系之下,蒙昧文化除了谩骂和忽悠之外几乎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只要中国文化不借助暴力对人们进行蒙蔽,只要人们可以公正的看到两种文化的对话,中国文化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就必将灰飞烟灭!

在理性文明的世界里,蒙昧文化有存在的自由,人也有选择自我蒙昧的自由;而在蒙昧文化的世界里,理性文明却没有存在的自由,人并不具有选择理性和独立思考的自由。这就是两种文化的天壤之别!很多夜郎自大者说:“你看看韩国日本,就是保留了学才发展起来的”。这几乎就是在睁眼说瞎话。中国文化在这些社会里相当于一个小小的装饰品,绝不是他们的中流砥柱!每当我听到那些夜郎自大者说“你的血脉是中华血脉,你必须跪拜在圣贤的脚下,听我的教诲”时,就不由的感到愤怒!我只想对这些人说“该吃药了”!

3.尹胜:为什么我要反传统文化?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为这是好的观点。平等就是无贵贱,提“贵或轻”显然是等级思想!这话可以骗到很多民众,但儒家又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是典型的逻辑混乱,自相矛盾。既然君轻民贵,受罚挨打应是君王大夫,怎么受苦挨打的事都落在庶民身上呢?!这不是谎言是什么?

中国对平等的理解:要么是平均;要么是一致;说什么山有高低,树有大小,没有绝对的平等。这同样不是平等的意义,平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生而平等,游戏规则的平等,人格尊严的平等,绝不是平均和一致。中国人普遍没有理性思想,也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甚至,对掌握概念的常识都极其缺乏。也难怪,满大街写着自由平等公平公正,在他们眼里也仿佛并无任何意义。问题出在哪里呢?在于这国的教育里,根本上就没有把这些概念知识与形成的相关逻辑普及下去,没有求真的精神传导。当然,真要普及了,现在的极权也搞不下去了,所以最好就是混淆概念,搞得似是而非,蒙一天算一天。

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信仰原本是天。《易经》开篇就讲天地,可是讲天地其核心都是在讲君子、大人;而君子和大人说的都是权力阶层的“王”。《易经》被称为百经之首,万学之源,诸子百家的思想正是《易经》所奠定的。《易经》和诸子百家,都是围绕“王道”而展开的强权意志,绝无对客观世界的科学性探索,虽然偶有涉及到一些自然现象,那也仅是为了举证说明王道有多么符合宇宙真理、多么符合天意罢了。他们并非出于人性、站在客观的立场去研究探讨如何为生命谋幸福,而无一例外都是站在“王”的立场,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去考虑如何“治民统国”。王道就是王权之道,也是强权之道,更是一种统治之术,驭民之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安国兴邦”。维护王道就是维护强权,维护不平等。只要是王道思想,那就是奴隶文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官方思想就是王道,法制叫王法,军队叫王师。孔子的克己复礼,就是倡导恢复尊卑有序、等级森严的周礼。除却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也都是王道思想,只是手段方法不同而已。古汉语连自由、平等的词汇都是没有的,都是奴隶思想和奴隶文化。

《易经》开篇就是乾卦,“天行健,君子应自强不息”。就诸子百家著述而言,是处处有天。从西方“君权神授”来看,中国无疑也是“君权天授”,这个天实实在在就是中国人和汉语文化最本源的信仰。北京有天坛,国人供奉之牌位为“天地君亲师"。汉人言心为天心,善良为天良,做坏事会“天打雷劈";因为“人在做,天在看"。汉人立誓说“仓天在上",祈祷言“老天保佑",称天为“天老爷",就算造反也要“替天行道"。婚姻好叫“天作之合”,手艺巧叫“巧夺天工”……汉人是一个无处没有天的民族。这也可以充分说明,天确确实实是中国人的信仰,也是汉语文化的根源所在。

天不是宇宙,宇宙一词在《淮南子》中就已出现。宇宙是包含了一切时空的总概念,而天到底是什么呢?既不是物质的,也不是精神的,既不是神格的,也不是人格的……而是一个抽象概念。关于天的解释多如牛毛,而最贴近信仰核心的解释,那就是说文解字的“至高无上”。“至高无上”的天,其本质直指产生宇宙和决定宇宙的“绝对真理”。这和“至高无上”的基督是一个意思,是事物终极的本源。“天”与“基督”的区别,仅仅在于基督是人格化的“绝对真理”,而天却是非人格化的“绝对真理”。天是指向宇宙的“绝对真理”,而道是什么呢?《易经》说“一阴一阳谓之道”,说明道仅是现象、法则或规律。天与道的关系,就正如西方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一切方法论都围绕着世界观并且由世界观引领而展开;但世界观也离不开方法论的支撑,没有方法论的世界观,也是无法论证和实现的。

天是汉族的核心和主旨,而道只是天所衍生出来的规律和法则,或者说道只是天的方法论。老子《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逻辑是极其颠倒的。天即然至高无上,怎么还要法道法自然?这是让世界观服从方法论,让绝对真理服从规律的原始思维。这完全是强盗逻辑,本末倒置。

诸子百家都无视天的“绝对真理”,完全陷入了方法论“道”的层面的阐释探究。这种背离还不算最坏的,他们不仅丧失了对“绝对真理”的探索,而且在研究肤浅的“道”时都选择了投靠强者的“王道”,兜售权谋术。天道是以天为核心展开的规律和法则,而王道仅是围绕王权而展开的规律和法则,所以,汉语文化就此丧失了至高无上的天信仰,完全堕入“王道”,成了奴隶文化。虽然诸子百家偶有论及自然,但其根本还是拿自然现象来证实王道是如何的正确,粉饰王权有多么的符合天意和真理,以此忽悠愚民。

更为让人生恨的是,诸子百家居然把“天道”套在了王的身上。这就好比是给一个流氓披上正义的外衣,也如给一个强盗披上了仁慈的袈裟,具有极大的欺骗性。百家之言,皆是研讨如何驯服收拾那些“刁民百姓”来为王服务,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统一。并且,他们将这样的思想假借用“道”的诡辩逻辑,将其篡改成“天意”的真理,并且在王权的推助下成了化育万民的中华文化。所以,《易经》和诸子百家毫无疑问就成了一种活生生活的奴隶文化,并且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举世罕见的。这种奴隶文化得到各方诸侯王的赏识和推崇,于是,一时间就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盛况。由此,居然还被无数的后来者误以为,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骄傲的言论自由时代,思想爆炸时代。

诸子百家被王道鬼迷心窍,远离真理之天,丧失自然之道,导致了汉语文化丧失了对“天”的信仰,完全堕入机会主义。可以说,中国从先秦到至今的思想史,仅是一部投机取巧的机会主义思想史。什么“禅宗”、“特色”,都是以王权、王道为核心所产生的苟且偷生的机会主义。正是由于中国文化都是围绕王道展开的屈服于强权意志的奴隶文化,所以根本上也没有超越世俗功利的对真理与正义的探索:既没有科学的产生也没有哲学的产生,甚至连基本的思想工具和方法都是缺乏的,那就是逻辑和理性;并且导致了汉语文化两千多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致使中国人蒙昧不堪,软弱狡诈,受尽欺凌,世代为奴。

诸子百家全数落入王道的原因,就在于《易经》的偷天换日之术。《易经》借天之名,假道之义,就为了说王道。而追寻王道究竟,不外乎就是把这个符合宇宙自然规律的“道”,以诡辩术和强盗逻辑将其包装成伪信仰,从而成就其合法性,维护其强权的正当统治而已。这种包装所用的花言巧语,就是来自于原始巫术、八卦所衍生出来的阴阳五行以及汉代董仲舒的贵阳贱阴的思想。

诸子百家的王道思想,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完备的奴隶文化,它不仅能让智识阶层为当权者着想,而且还能让被统治者也为当权者着想,这是让统治者何等快活的事情?!全世界都没有的好事,而中华文化独有,这就是元、清、共统治者都不愿意抛弃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原因。

奴性,如果从文化拆解开来,那无疑就是忠孝。忠是汉语文化的核心,孝只是实现忠的手段,这也是“王道”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由于强权意志的文化核心是以忠为目的的,而孝只是为了实现对王权的忠的一种手段而已。无论是忠和孝,都是单向的、绝对的服从和顺从。要做到忠孝,就必须畏惧权威和长辈,无条件地忍让,不断地放弃自己天赋权利,这显然是自甘为奴的奴隶思想。一个人,真正的做到了忠孝,那就绝对是一个完美的奴隶。关键是一个人因为上天或上帝赋予了他很多自然属性,扭曲自己是很痛苦的,仅仅因为畏惧,人们就假装了服从和顺从,这就是传统文化虚伪和欺骗的根源所在。而这种虚伪和欺骗的文化,加上强权意志和祖宗崇拜的信仰,导致中国人的人格就是充满奴性而又极端虚伪愚昧,同时又是十分暴虐的。

那么中国人的奴性是如何养成的呢?首先是家庭的孝道塑造。其次,还有历代的血腥暴力杀伐,让国人处在对强权的恐惧之中而顺服。另外,还有诸子百家劝说大众接受“孝道”全面奴役。孝除了是忠的根本外,同时又把原本属于社会的养老义务强加给孩子。为了自己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功利目的,中国人一代代的都给孩子们灌输孝的理念,害怕他们背叛自己,让自己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然而,对于孝的接纳,基本就是放弃自己的自由意志和独立思想的权利和人格,这样就成了真正的奴隶,也就具备奴性。这种孝的人格养成,对于王权最终的忠的实现就成了一种必然的逻辑。中国人奴性的培养主要是在家庭,社会的影响虽然也是很大的,但是相对于家庭影响还是有限的。

中国人历来灌输都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忠孝观念,这无疑是愚蠢和野蛮的。忠是王权对大众权利的剥夺,继而是特权阶层对普通民众权利的剥夺,那么孝只是实现忠的手段和方法,这也是父权对子权的剥夺,而最终却是实现王权对人权的绝对剥夺。这种以剥夺人的天赋权利为目的的文化,就是整个汉语文化的核心意义所在。也就是说,所谓的汉语文化都是围绕强权意志展开的,以王权、强权对老百姓人权的剥夺为最终旨归的,所以汉语文化被定义为奴隶文化。

要建立和传播自由平等的信仰,反中国传统文化也会成为必然,因为自由和平等需要人们具备自由意志、独立思想、科学精神。而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国人虚伪懦弱、愚蠢狡诈的人格,这样的人格岂能具备独立思想、具备求真的科学精神?走向民主首先要靠人的觉醒,主动推进社会走向现代文明。欧洲走向民主的过程,都是大批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神学家,对自由和平等的理念,不断的演绎、传播,人们思想改变后才形成社会变革的。

然而,在追求自由平等过程中,似是而非的传统文化只能混淆是非。中国传统文化全是集体主义思想,根本缺乏对个人意志的捍卫和认知。至少在目前强烈的民族主义所主导的意识形态里,传统文化依然具备着最强大的愚民功能。当然还有佛教的无正义慈悲思想和消灭个人意志的教义,都不利于人权保护。

必须明确:制度万能是错的。饶毅说,高考我从来没有批评过,因为高考制度改革的问题既不在教育部,更不在大学,而是全中国人都有问题。高等学校录取制度含很复杂的文化问题,包括全民的互相信任度,在信任度很低的中国,如果用美国高校录取制度,马上会变成一个极端腐败的制度,推荐信、课外活动恐怕绝大多数会是造假的,因为中国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没有解决诚信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体制改革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很多人都说,汉语存在了几千年,总有它精华的一面。事物的好坏与其时间长短并没有依存关系。一个面包要有三五天以上,估计很多人都不敢吃了。所以,时间长短并不能成为判定事物好坏的标准。判断文化和思想的标准是:这种文化是否符合人性和人权,是否具备普世文明的价值?很多人以时间长短作为事物判断的标准,这是因为中国人普遍缺乏科学精神,是科盲。许多传统文化粉丝,连文言文典籍都是没有阅读过的,更没有能力把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整体和多向度的对比了。

六大回合伊斯兰教为何无法征服中国

别以为中华文化就是金钟罩、铁布衫,只有我们同化别人,没有别人同化我们的事?我们中华文化,能传承几个世纪直到今天,主要原因并不是我们的文化有多伟大,而是因为两个原因。

为什么绿教没有征服过中华?因为正在征服过程中。事实上,伊斯兰文明一直有向东扩张的倾向。如果从一个较长的时间线来看的话,比如以千年为单位,可以看出,伊斯兰文明一直在和佛教文明、儒家文明进行激烈而残酷的斗争,双方的力量此消彼长,不断产生新的平衡,又不断打破旧的平衡,这个平衡点,从怛罗斯开始,在千年的历史中反复摇摆,一度推进到华夏文明的腹地——西安,如果换一个角度,是不是也可以这么说,经过长达一千年的战争,伊斯兰的影响力一步一步的从中亚渗透到华夏文明的内核区域之一。

第一回合:阿拉伯帝国vs大唐帝国

公元739年之前,大唐和阿拔斯王朝并没有直接对抗的环境,大唐钦点突起施作为葱岭以西中亚各国的“保护人”,作为大唐和阿拔斯王朝之间的缓冲。但在739年,唐朝平定突起施苏禄部之后,突骑施内部二姓相争,实力大减,失去了作为中亚各国保护人的作用,为阿巴斯王朝的东进客观上创造了条件。天宝九年,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认为石国“番礼有亏”,前往征讨,石国王降后,高仙芝背约将其献俘杀害,引起中亚各国的不满。石国王子逃入河中地区,引中亚各国欲攻四镇。高仙芝在751年秋,率领葛逻禄以及拔含那军队三万余人深入700余里,与十万阿拔斯王朝的军队战于怛罗斯。对峙五天后,葛逻禄人临阵背叛,“士卒死亡略尽,所余才数千人”。

怛罗斯之战可以视为高仙芝平西域之战的延续,对唐朝和阿拔斯王朝的关系,以及各自在西域的范围几乎没有影响,仍然保持着友好往来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安西四镇已经是全盛时期统治的极限,而阿拔斯王朝同样要忙于稳定征服的叙利亚地区无力东侵。在这里,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第一次达到一种势均力敌的状态。

第二回合:喀啦汗王朝vs于阗王国

喀啦汗国是西迁的回鹘后裔,在9、10世纪之交,喀啦汗王朝的统治者在与波斯萨曼王朝的战争中接触到伊斯兰教。喀啦汗奥古尔恰克的侄子萨克图为了取得河中地区穆斯林的支持,首先皈依伊斯兰教,随后在圣战者的支持下打败了他的叔叔,自称博格拉汗。伊斯兰历330年(公元942年),他依靠伊斯兰的力量占领巴拉沙滚,成为全国的大汗,在他的儿子和孙子统治时期,伊斯兰教正式进入新疆,成为喀啦汗王朝的国教。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语民族国家。

喀啦汗王国完成伊斯兰化之后,开始对信奉藏传佛教的于阗王国发动“圣战”,经过四十年的征服(约960-1000年),西域千里佛土血流成河,成为真主的土地。十一世纪初,喀啦汗王朝的疆域达到极盛,以新疆的荒山隔壁为界与高昌回鹘(高昌回鹘以汉人和回鹘人为主,受辽和宋的影响,佛寺兴盛)为邻。在这个回合,伊斯兰文明拓地千里,新疆东部的高昌回鹘王国成为佛教文明抵抗伊斯兰的前线。

第三回合:塞尔柱王朝vs西辽

1134年,懦弱的东喀啦汗易普拉辛无法有效统治国内的葛逻禄人,叛乱四起,便请求耶律大石到他的都城巴拉沙滚来,耶律大石“登上他那不费分文的宝座”,封易普拉辛为土库曼王,保留对喀什葛尔和和田的统治,作为西辽的附庸继续存在。

1141年,已经成为塞尔柱王朝附庸的西喀啦汗国爆发了与葛逻禄的冲突,西卡啦汗马赫穆德向塞尔柱苏丹桑贾儿求援,葛逻禄人向西辽皇帝耶律大石求援,桑贾儿率十万骑兵度过阿姆河,双方在撒马尔罕以北的卡特万会战,塞尔柱军队打败,桑贾儿带着马赫穆德退入呼罗珊,塞尔柱王朝的实力退出河中地区,西卡啦汗国另立新汗,成为西辽的附庸。卡特万之战是佛教文明对伊斯兰文明的一次反击,两个文明的平衡重新回到了中亚地区。信奉佛教的西辽皇室实行温和的宗教政策,允许人民自由选择信仰各种宗教,对附属的喀啦汗王朝也很少干预其内政和宗教政策。在西辽王朝统治时期,各民族宗教矛盾趋于缓和。

第四回合上半场:帖木儿帝国vs大明帝国

截止13世纪初,伊斯兰已经控制了整个新疆,而随后的蒙古帝国崛起,横扫亚欧大陆,打断了阿拉伯的进一步扩张。但依然留下了更大的恶果:回回大规模在甘陕定居。明朝建立时,就不得不开始着手处理甘陕的问题,但终身未能在西域将伊斯兰势力赶出甘陕。

1404年帖木儿东征明朝,途中去世。东征明朝的时候帖木儿已经70岁了,而且和明朝隔着瓦剌和别十万八千里……他的后裔征服了印度。

第四回合下半场:吐鲁番vs大明帝国

1514年吐鲁番占领哈密卫,从此明朝再也没有控制过哈密。

第五回合:叶尔羌vs准格尔

在清王朝康熙时期,准噶尔崛起,噶尔丹是佛教系对西域的一次猛烈反击,新疆的穆斯林国家叶尔羌被噶尔丹灭掉,但清王朝在灭掉噶尔丹并未着手处理新疆的穆斯林问题。仅仅两年,代表穆斯林势力的大小和卓便迅速叛乱,随后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廷才开始正视新疆的穆斯林问题,设立伊犁将军、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等机构。虽然中央正式确立的对新疆的直接管理,然而新疆汉人势力的衰弱,让西北的局面变得十分不稳定。

第六回合:洪福汗国(阿古柏)vs大清帝国

虽然清廷最终以雷霆手段强硬收复了新疆,但仅仅是行政收复,文化上新疆以然伊斯兰化,再未收复,直至现在也未文化收复。

别以为中华文化就是金钟罩、铁布衫,只有我们同化别人,没有别人同化我们的事?我们中华文化,能传承几个世纪直到今天,主要原因并不是我们的文化有多伟大,而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我们的祖先占据了东亚最适合人类繁衍的地带,人口基数一直很大,即使最弱的时期,对周围民族政权的人口优势也一直是碾压状态。人口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有了人口,怎么发展都行,没有人口,就算有再好的制度条件,也很难发展起来,尤其在古代那种丛林社会里,没有人口优势,注定国运不昌。

第二个原因:我们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中华文化有两次最危险的时候,一次是安史之乱后,一次是元朝中期。

首先说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前,大唐如日中天,盛世高歌,长安城下,明皇抚琴,贵妃起舞,转身奏歌卧君怀,怎料已然危机四伏。公元751年8月,怛罗斯之战大败,大唐联军在和阿拉伯联军的战争中败下阵来,虽然战败,但对大唐并不是致命的,战后,唐军卷土重来,仍然在中亚进行扩张。但是接下来的事件,对大唐确是致命的,甚至影响了中国整个封建王朝的历史进程,那就是无数历史学家痛心疾首的安史之乱。公元755年12月,大唐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短短地一句话,却写尽了对盛世大唐的惋惜之情。

安史之乱后,河北一带彻底胡化,不听中央号令,直到六百年后,朱元璋北伐收复故土,这块土地才重新回到汉人王朝的控制中。安史之乱后,国势骤降,已然无力恢复对西域的统治,甚至连河西走廊到河湟一带,也被吐蕃占去,华人百万皆陷于吐蕃。吐蕃不过占领这块土地一百多年时间,已将当地汉人全部同化,汉人的小孩不学汉话,都学吐蕃话,对唐王朝更无效忠之心,甚至把唐朝当作敌人。所以才会有司空图的那首诗:

河湟有感

一自萧关起战尘,

河湟隔断异乡春。

汉儿尽作胡儿语,

却向城头骂汉人。

如果安史之乱后,阿拉伯阿巴斯王朝趁唐朝内乱,联合周边一直被唐朝欺负的民族政权,进攻唐朝,结果会是怎样,还真的无法预知。在安史之乱前,大唐周边的那些民族政权已经被强唐欺负了上百年,安史之乱对他们是重大利好,如果真的有一股强势力量带领他们复仇唐朝,结果还真不好说。但紧接着,阿巴斯王朝也发生了内乱,没有继续东扩战争,由于吐蕃的崛起,中亚成了吐蕃的势力范围,也在阿拉伯帝国和唐帝国之间形成了一道屏障,阻碍了中原腹地被阿拉伯伊斯兰化。

总的来说,我们的运气还算不错的,在由盛转衰,大厦倾覆的情况下,阿拉伯帝国内部也出了问题,无暇东侵。我们躲过了伊斯兰的侵袭,躲过了中华文化被彻底湮灭,但是西域那块土地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西域是千里佛国,中原的佛教就是通过西域传进来的,从此正式开始伊斯兰化。等到一千年后的公元1759年,准格尔汗国被清朝彻底打败,西域再次回到中华王朝的怀抱中时,这块土地的佛教文化早已不复存在,连渣都不剩了,而伊斯兰势头正旺,还在东扩,直到新疆全面伊斯兰化。

元朝时期就像国歌中唱的那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要感谢一位蒙古族皇帝,他就是元武宗,元朝第三任皇帝–孛儿只斤·海山,早年在宫中受过一定程度的儒学教育,文化上,在崇信藏传佛教的同时延续宗教自由政策,并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1307年元成宗无嗣而崩,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发动政变,除掉了成宗皇后伯岳吾·卜鲁罕及她试图拥立的安西王阿难答。

阿难答,成宗皇后是想立他当太子的,那么这位有可能当大元皇帝的阿难答又是什么来路呢?元世祖忽必烈之孙,安西王忙哥剌之子。元成宗去世后,曾与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争夺帝位,失败被杀。他是一位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贵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有希望争夺帝位的穆斯林。这个阿难答身为蒙古人,竟然是一位蒙古穆斯林,差点成为大元的皇帝,华夏大地的最高领导人。据拉希德丁《史集》记载:阿难答自幼受一穆斯林家庭抚养,“木速蛮(即穆斯林)的信仰在他心中已经巩固起来,不可动摇”。“他在自己的营地上建立清真寺,经常念诵《古兰经》,沉湎于祈祷”。“他还使依附于他的15万蒙古军队的大部分归信了伊斯兰教”。

这一幕熟悉吗?这不正是世界各国的伊斯兰进程吗?如果真让他当了元朝皇帝,那么全国范围的伊斯兰化势不可免,你我上学时念的就不是《论语》《三字经》了,而是《布哈里圣训》《古兰经》了。有人可能会说,即使阿难答当了元朝皇帝,我们也不可能伊斯兰化,中华文化一定会把伊斯兰文化同化。那请问:元朝时,蒙古人从西域中亚带来的色目人,都过去块八百年了,他们被同化了吗?回民还是回民,信仰一直没变过,而且人口还在扩张。当时元朝统治下的汉人,民族自豪感早已荡然无存,民族自信心也损失殆尽,元朝是汉人政权第一次全面亡国,但并没有亡天下,如果阿难答做元朝皇帝,那就是彻彻底底的亡天下,一旦亡天下,中华文化绝无翻身可能。

什么叫亡国?蒙古人灭了汉人的宋朝,建立了元朝,这叫亡国。一百年后,汉人大起义,朱元璋北伐成功,恢复汉家天下。

什么叫亡天下?古波斯人被阿拉伯帝国灭国,彻底伊斯兰化,直到今天,伊朗不论政权更迭,都自认是安拉的子民,都不承认古波斯文化的先进性,不承认波斯的雅利安血统,这叫亡天下。

在伊斯兰的威胁面前,大元境内的所有民族利益一致,那就是坚决反对伊斯兰化。元武宗信仰藏传佛教,倡导宗教信仰自由,对儒教也是尊崇的态度,但是对于伊斯兰,他的头脑是相当清楚的,因为伊斯兰明显违反“祖宗之道”,要坚决打击。阿难答为争夺帝位,建立他所畅想的大元伊斯兰国,发动对元武宗的战争,最后兵败被杀。虽然全国化的伊斯兰进程被终结了,但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伊斯兰化已不可避免:阿难答死后,安西王的领土被转封给帮助元武宗海山夺取帝位的爱育黎拔力八达。他镇守川陕地区时,对伊斯兰教不支持,并从严限制。但是伊斯兰教在西北地区已成气候,正处在方兴未艾,生气勃勃的上升阶段。阿难答及其部下的改宗伊斯兰教,对宁夏地区该教的传播发展和回族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同治陕甘回变可以看作此人政策的一项远期成果。学界做过当时陕西关中平原民族构成的分析,回族占关中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吧,后果是众所周知的。

所以,我们能看到,直到今天,伊斯兰在整个中国西北依然有很大的影响,而那块地区,正是华夏民族的龙兴之地啊。无论元朝有多么不好,但在这件事上,元武宗彪炳千古,不论他的初衷只是争夺权位。

明朝,要不是当年帖木儿死在东征的路上,华夏文明又要呵呵了。

从武力上来看帖木儿帝国打西边的奥斯曼像打孙子一样容易,西边打完了,帖木儿拼上全部家当,20万铁骑讨伐明朝,就要完成当年蒙古帝国那样的伟业,所以对于入主中原势在必得。明朝根本无法抵挡,朱棣纵然是个很能打的皇帝,但独木难支,而帖木儿发起进攻明朝的时机,正是选择朱蒂叛乱夺权未稳的时刻,还打着讨伐朱蒂篡位旗号来减轻中原人民的抵抗情绪,可见贴木儿是多么滴老谋深算。同时,帖木儿还标榜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以此拉拢北元势力,借助蒙古骑兵,一起攻打明朝。也是满达入主中原的前传,看来真是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而在蒙元统治刚结束,中西部大量穆斯林人口,要知道穆斯林是凝聚力非常强,并且是跨种族的信仰。

在入侵时,大量中西部汉族穆斯林,有能给贴木儿做内应,提供粮草,补充兵员。据《明史.西域火州传》记载:“永乐四年五月,命鸿胪丞刘帖木儿护别失八里使者归,因赍彩币赐其王子哈散。明年遣使贡玉璞方物。使臣言,回回(即中亚人)行贾京师者,甘、凉军士多私送出境,泄漏边务。帝命御史往按,且敕总兵官宋晟严束之。”众所周知,甘、凉军士中回族、蒙古族多,尤其是穆斯林多,此次事件显然与前一年帖木儿东征有关。他们既能私送回回行贾京师者出境,还敢“泄漏边务”,当然更会在战场上临阵倒戈。由此看来,由这些人把守的嘉峪关想顶住帖木儿军的攻势,无异于天方夜谈。即使贴木儿首轮干不掉明朝,也能在中西部常驻下去,而且伊斯兰教极强的传播能力,只能让更多的人民信仰穆斯林。明朝被打不死,也得被绿化。

纵然明朝的中原已经被回回渗透得筛子,明朝可没有能力对伊斯兰大军进行“反渗透”。也有人指出帖木儿劳师远征等不利因素,对于中国战败的预测有争议。好吧!就算明朝大胜,斩敌一半,俘获一半。10万俘虏要不要杀光?如果不杀光,表明上是明朝胜了,从历史的长线中依然是伊斯兰胜了。要知道,在山东横行的回回是菲律宾苏禄的移民后裔,在海南与中国海军对峙的回回是被越南排外的占城难民。几经风霜,主仆易位,这10万伊斯兰俘虏的后代也将俘获中华文明的后代。只要帖木儿大军走到中国,不论战果如何,伊斯兰都是胜利者。

而伊斯兰教是由阿拉伯强盗发明传播的一种宗教,迎合人性的黑暗面,对普通大众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如今伊斯兰教传遍世界,信徒几十亿已经说明一切。这是儒家思想无法比拟的。如果贴木儿入主中原成功,中国90%的人口都将成为穆斯林,而儒家思想只能保留在官僚阶层一种小众文化。儒家文化在强大穆斯林面前一点抵抗力都没有。最后,中国大量民众都将大量使用阿拉伯文书写,因其是拼音文本要比复杂的汉字好学的多,汉字将不再是中华大地的主流文本,而失去统一书写的汉字,各地不同的方言很可能导致中国文化上的分裂,进而造成中国无法统一的大分裂,如同欧洲,阿拉伯世界一样。

中华文化一旦被伊斯兰文化倾覆,绝无翻生之日,可以看看那些古代河流区域的文明现状:中华文明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交汇形成的文明,并且融合了周边部族的文明,所形成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明。古印度文明发祥于印度河流域,古印度文化早已断层,印度河现在巴基斯坦境内。古巴比伦文明发祥于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早已灭绝,两河流域现在活跃着伊斯兰国。古埃及文明发祥于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只剩历史,尼罗河流域现在是伊斯兰国家。都几千年过去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谁还会相到这片土地上曾经产生过璀璨的文明。

莫拿中华文化的先进来说事。看看现在北非西亚一带,他们的原文明难道就比中国差?我们平时经常嘲笑印度三哥,可曾知道古印度文明要比古中国文明发祥更早,更先进,中华文明有相当一部分是受古印度文明影响。我们经常自豪自己的汉字,几千年来一直沿用至今,可曾知道古巴比伦的苏美尔人公元前3200年就发明了楔形文本,比甲骨文还要早2000年。古埃及在数学,工程学方面的发展就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这些古文明都曾深刻影响着这个世界,可是已经断代,那些传承的人们要么是被灭国屠杀了,要么是被异族文化同化了。那是因为他们被打趴下,然后套上颈环。然后就像狼训服为狗一样。一代不服,那下一代呢?吃不吃猪肉根本不是问题,中原兴盛的佛教什么肉都不吃。暴力胁迫下的剃发留辫也实行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总有一代会屈服!

只有我们还传承至今,他们没有我们这么好的地形条件,能天然阻挡异族的入侵。无论是武力征服,还是文化渗透,近和远的差别太大了。一旦距离远了,不但军队的后勤补给跟不上,而且一出征就几年,自己大本营出什么问题都不知道,非常危险。文化渗透方面,很难跳跃着来,只能步步渗透,一旦在某个点受阻,那进程就会停滞。伊斯兰教势力笼罩的除了半岛,就是其周围近的地方,包括北非、东非、东欧、西亚、中亚以及东南亚。有人会问,东南亚不是很远吗?其实没有那么远,因为主要是通过海路来,和东非是一样的。伊斯兰再强,距离是无法跨越的。猜一猜哪里的伊斯兰势力最少?对,就是离伊斯兰内核区最远的地方,日本和南美。即是一个强文明,拜占庭帝国。但它的悲剧是离伊斯兰内核区太近了,最终逃不掉被灭的命运。另外一个类似的,就是波斯文明,波斯文明曾经勇敢反抗伊斯兰,最终没有抵抗住,也是太近了。现在的伊朗人,已经完全不承认波斯文明,只认伊斯兰,真是让人感慨。印度文明运气就不错,因为距离稍远一些,而其统治者虽然是伊斯兰化突厥蒙古人但不属于内核伊斯兰体系,宗教政策开明,使得印度文明保留了下来。当然,除了这些近但文明强的状况,也有很远但实在文明很弱,一感染就同化的例子,比如印度尼西亚的那些岛屿。

那些消失的文明也没我们这么好的运气,每到最危险的关键时刻,总能化险为夷。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都是一马平川,新崛起的大帝国都会试图征服这些地区,改变当地的民族、文化、人口结构。而在没有航海技术的古代,西方大帝国要想征服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得先翻越帕米尔高原,再吃一路沙子,等打到河西走廊,已是强弩之末。而在中国历史中,绿教帝国的强盛期与东方帝国的强盛期惊人一致,四大哈里发时代的强大阿拉伯与天宝时代的盛唐自是难分高下,大唐转衰后不久,阿拉伯也陷入长达三个世纪的内斗与西方基督教的反攻(法兰克)最终走向分裂。在宋代衰弱时,又赶上十字军的百年东征。瘸子帖木儿不是叫嚣,要占领中国吗,走到一半自己先挂了。所以我说,中华文明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一个文明能3000年里长盛不衰,靠的不光是实力,更要靠运气。

汉人今天还保持独立,一方面是祖先给力,遗泽丰厚。另一方面就是上天保佑了。人与人之间的本质真的没有多大差异。实话说,今天中华文明的状况并没有比伊斯兰好太多,甚至还有所不如,至少伊斯兰教仍然存在于穆斯林的生活中。中华文明则基本上从生活中消失了,余下的也就剩汉字和一些节日了,兴个汉服还能被扣帽子,跟伊斯兰教的存在感根本没法比。还有人没有民族文化危机感,以为中国可以重新像汉唐一样,唯吾独尊。别搞笑了,今天的中国只是世界的非主流而已,中国人移民到欧美是要信基督教来融入当地的。趁现在有空,大家还是想想怎么样当世界的少数民族吧,看看世界会不会对中国人两少一宽。要知道穆斯林在世界上都比华人主流。

但是距离的运气已趋于消散。因为时代不一样了,有了飞机火车,肉体征服的距离远近不是问题;有了互联网,文化渗透的远近也不是问题。大欧洲斯坦,不是没有可能;中华斯坦,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要认为中华文明有什么特殊免疫性,然而并没有啊同学们!我们只是离得远而已,然后坚持了自己的文化,这并不代表以后一直安全。

有句话叫“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国家亦如是,国运好因为我们的祖辈父辈,足够坚强,足够努力,度过了一次次的厄运。我想危机之中的前辈们是不会觉得我们国运好的,而应该是每天都觉得国危如累卵,好在虽然不断失败,但他们没有放弃,才有我们今天笑谈“国运”的好时光。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努力,为后代打造更好的“国运”。而如果我们将祖辈奋斗出来的民族生存空间当做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忘了努力,那天上很快就会砸下石头。